佛冈县检察院积极打造全链条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“网格+检察”工作体系,使检察职能延伸到社会综合治理的末梢,实现由“单一治理”向“公众参与”转变,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检察智慧。
一、“检察+网格+‘1+6+N’”,打造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新样本。建立健全联络网格、诉求收集、跟踪督导等机制,规范群众诉求表达、利益协调、权益保障通道,促进精准靶向治理。一是成立由检察长任组长的基层社会治理领导小组,聚焦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任务。积极向县委、人大请示报告,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,主动融入基层治理格局。二是全力推进“1+6+N”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,建立健全“一站式”矛盾化解服务。如,依托镇综治中心建立“12309便民服务站”,收集公益诉讼检察、未成年人权益保护、司法救助等线索。依托“服务站”,2023年以来共办理司法救助案10件10人,发放司法救助金11.3万元。又如,与镇综治中心深度融合建网,6个乡镇已实现检察“面对面接访”线上全覆盖,共化解涉法涉诉信访96余件。三是常态化开展“检察进网格”。开展社情民意收集、检察为民服务、法律法规宣讲、平安建设引导等工作,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助力基层治理。2023年以来,组织“检察进网格”活动40余次,全面覆盖县域内6个乡镇,接受群众法律咨询200余人次。
二、“检察+网格+公益诉讼”,全方位延伸监督触角。衔接网格化管理体系与公益诉讼检察制度,聚焦党委政府关注、人民群众关心的公益损害、“急难愁盼”等问题,及时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。一是发挥网格员扎根基层、量大面广等优势,鼓励提供线索。在全市率先运行“公益诉讼随手拍”的“云网格”智慧举报平台,构建沟通对接、线索传递的窗口,收集社会公众举报线索34条,立案26件。二是发挥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网格员作为检察机关与公众“沟通桥梁”的作用。邀请其全流程参与办案,全链条参与实地勘察走访,共配合开展调查核实、勘察现场等12人次,参与磋商沟通、公开听证173场次,有效提高公众对检察工作的满意度。如,邀请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网格员参与“古树名木保护”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,共同促使相关部门联合制定《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实施方案》,成功携手“网格”力量让207棵“绿色文物”焕发新生机。
三、“检察+网格+普法宣传”,普治并举注重延伸治理。构建普法社会网格,延伸检察监督触角,积极拓宽案件线索获取渠道,实现普法宣传全方位覆盖、全天候延伸。如,倾力打造“‘益’心可望、青绿可守”公益诉讼普法矩阵品牌,创建“大榕树下的检察故事”法律宣传形式,邀请网格员、志愿者、人大代表等参与开展“立体式”“沉浸式”法治宣传30余场。又如,先后聘任90名涵盖网格员、行政执法机关工作人员、热心群众在内的公益保护观察员,实现全县村社区覆盖率100%,积极向全社会传递公益保护理念。累计开展专题培训18次,接收观察员举报线索20条,发出检察建议、磋商函3份,立案3件,有效通过网格化普法延伸公益诉讼触角,相关工作成效获评“广东省优秀普法工作项目”。
四、“检察+网格+数字化群众服务”,打通便民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完善网格化管理、精细化服务、信息化支撑的群众服务数字平台,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、化解在萌芽状态。积极探索“人工智能+司法为民”,构建“网上检察院、掌上检察院、实体检察院”三位一体新模式,自主研发多个智能化便民利民新平台。一是建立“佛检云窗口”作为“检察信访服务智答器”。设置诉求分类导航,具备材料上传、在线受理、查询进度、回复答复等基本功能,重点打造了检索查询、线上互动、“云端”普法三大亮点功能。平台上线以来,共受理群众网上信访28件,向社会公开300余条回复所依据的法律规定。二是研发上线“未成年人保护e站”。融合“订单式”在线普法、“链条式”跟踪帮教、“一键式”线索举报、“一站式”综合保护等功能。增加举报监督模块,受理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的举报,让心理疏导、观护帮教、司法救助等触手可及。截至目前,已在线帮教30余人次,救助困难未成年人16人,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和法律帮助8次,针对监护缺失、监护不当等问题发出督促监护令32份,将数字未检转化为司法为民切实举措。